发布于 2025-10-01
8868次浏览
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乏力、纳差、恶心、腹胀、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皮肤瘙痒、肝区疼痛等。诊断主要依据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和肝脏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停用可疑药物、支持治疗、保肝药物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和肝衰竭的治疗。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和禁忌证、告知患者药物潜在不良反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高风险人群密切监测肝功能和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累及从轻微的肝酶升高到严重的急性肝衰竭等不同阶段。常见的症状包括:
1.乏力、纳差、恶心、腹胀等;
2.皮肤、巩膜黄染;
3.尿色加深;
4.皮肤瘙痒;
5.肝区疼痛等。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用药史:患者在发病前一定时间内有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2.临床症状:如前文所述;
3.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指标升高;
4.肝脏病理学检查:在必要时进行肝组织活检,以明确肝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停用可疑药物:立即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这是治疗的关键;
2.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营养、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
3.保肝药物治疗:使用一些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以减轻肝损伤;
4.针对病因治疗:如果药物性肝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5.肝衰竭的治疗:对于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衰竭的患者,需要进行肝移植等治疗。
为了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滥用药物;
2.告知患者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尤其是有肝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
3.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4.对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女性、有基础肝病患者等,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5.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尤其是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出现可疑症状时。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