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3909次浏览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而部分患者则会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肝掌、蜘蛛痣、腹胀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等症状,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而部分患者则会出现一系列不适。以下是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的具体分析:
1.全身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疲倦、易疲劳等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在37.5℃-38.5℃之间,多在劳累、剧烈运动后出现。
2.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是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可能会对油腻食物感到厌恶,甚至闻到油烟味就会引起恶心。
腹胀、腹痛也是部分患者的常见症状,这可能与肝功能异常、胃肠道淤血等因素有关。
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但粪便性状正常。
3.肝脏症状
肝脏肿大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体征之一,部分患者可在右上腹触及肝脏,质地较硬,有压痛或叩击痛。
黄疸是慢性乙型肝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掌(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等体征。
4.其他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外表现,如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皮肤病变等。
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等症状。
部分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甚至无明显症状。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乙肝家族史者、长期接触血液或血制品者等),应定期进行乙肝五项、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嘱进行抗病毒、保肝、抗纤维化等治疗。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患者应重视病情,积极治疗,同时注意日常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