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2664次浏览
脊柱结核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截瘫,其原因主要有破坏脊柱稳定性、压迫脊髓周围组织和疾病复发扩散。
脊柱结核会导致截瘫。脊柱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脊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约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脊柱结核起病隐匿,病程长,全身症状较多,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或漏诊。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脊柱结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其中截瘫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截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损伤,使受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丧失。脊柱结核导致截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脊柱结核病变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导致脊柱畸形和椎体破坏。如果病变侵犯到脊髓,就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2.脊柱结核病变会导致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受到炎症和脓肿的刺激和压迫,从而影响脊髓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导致截瘫。
3.脊柱结核病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脊柱结核复发或扩散,从而加重脊髓损伤,导致截瘫。
脊柱结核导致的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因此,对于脊柱结核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