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8415次浏览
慢性中耳炎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时需注意耳部卫生,避免病情加重。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单纯型: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可有轻微耳痛。初起时呈间歇性,常在夜间或进水时发作,后转为持续性。②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中耳炎迁延而来。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③胆脂瘤型: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
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5.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总之,慢性中耳炎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影响听力。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耳部卫生,避免耳道进水,不要频繁挖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