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6
4442次浏览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中耳炎后3~4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中耳炎。根据病情的不同,其表现也有所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耳部流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脓液的性质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听力下降:听力下降也是慢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听力不如以前灵敏,或者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听清对话。
3.耳鸣:部分慢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耳痛:急性发作期常有轻微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中耳炎患者耳痛不明显。本病或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5.其他症状:除了上述症状外,慢性中耳炎还可能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如果炎症波及乳突,可引起轻微的面瘫。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慢性中耳炎患者可能不会有明显的耳部流脓症状,但会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此外,老年人慢性中耳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耳部检查、听力测试等,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耳道进水,不要频繁挖耳,避免耳内压力突然变化等。
总之,慢性中耳炎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面瘫等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应重视慢性中耳炎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