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1666次浏览
宝宝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多因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可导致听力下降、颅内并发症等危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避免感冒、保持耳部清洁、正确擤鼻涕、提高免疫力等。
宝宝慢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听力和健康。以下是关于宝宝慢性中耳炎的一些信息。
1.什么是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多因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
其他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腭裂、免疫功能低下等。
2.宝宝慢性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耳痛:急性发作期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3.宝宝慢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
听力下降: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传音机构障碍,影响听力,出现传导性耳聋。
颅内并发症:如果炎症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并发乳突炎,则可导致颅内、外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血栓性静脉炎等。
4.如何治疗宝宝慢性中耳炎?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等。
5.如何预防宝宝慢性中耳炎?
避免感冒: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等。
保持耳部清洁:洗澡或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正确擤鼻涕:擤鼻涕时不要同时按压双侧鼻孔,应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
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6.宝宝慢性中耳炎需要注意什么?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耳部检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注意休息: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避免噪音: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以免损伤听力。
总之,宝宝慢性中耳炎需要及时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耳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保持耳部清洁,避免噪音等,以减少中耳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