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6632次浏览
急性肾间质性肾炎是一组可累及近端肾小管的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数病例经恰当治疗后可完全恢复,少数可遗留肾间质纤维化,甚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间质性肾炎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间质炎症性疾病,可累及近端肾小管,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可轻可重,大多数病例经恰当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少数可遗留肾间质纤维化,甚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根据急性肾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分为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1.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可发生于用药后1~2周内,少数可短至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周。
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可出现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损伤,尿蛋白一般为轻、中度,常为小分子的肾小管性蛋白尿。
2.急性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
常见于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1~3周内。
除了有上述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外,还常常伴有相应部位的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尿渗透压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间质性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如肾小球疾病、血管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治疗方面,首先应停用可疑的致病药物,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应积极控制感染。此外,还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
急性肾间质性肾炎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因、治疗时机、患者的基础疾病等。一般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急性肾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可能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急性肾间质性肾炎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出现可疑的药物过敏反应或感染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