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9112次浏览
过敏性紫癜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肾脏损害,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尿异常、皮疹、关节痛、胃肠道症状等,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诱因、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定期复查。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一种全身性小血管炎)引起的肾脏损害。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大约1/3会出现肾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尿异常: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肉眼血尿。
皮疹:皮疹通常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伸侧,可累及臀部及上肢,皮疹消退后可出现色素沉着。
关节痛:多发生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可单发或多发,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腹痛较为常见,多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
其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黑便等症状。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发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