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6362次浏览
房颤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其风险明显高于无房颤者,预防措施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房颤可能会引起肺栓塞。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栓塞。房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无房颤者,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左心房,也可来自左心耳、卵圆孔未闭的反常栓子、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的血栓等。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栓塞的部位及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表现为一过性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心悸等;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晕厥、休克甚至猝死。
对于房颤患者,预防肺栓塞非常重要。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1.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等,抑制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禁忌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3.其他治疗措施:包括控制房颤的心率和节律、治疗原发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等。
4.定期评估: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心房血栓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如果房颤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肺栓塞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肺动脉CT血管造影、D-二聚体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总之,房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较高,需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房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以降低肺栓塞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