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6841次浏览
外耳炎是累及外耳道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炎症,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好发于夏季,按病程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其病因包括感染、过敏、刺激等,症状有耳部疼痛、流脓、听力下降等,检查包括耳镜检查、听力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挖耳、游泳时佩戴耳塞、积极治疗外耳道湿疹等疾病。
外耳炎是累及外耳道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炎症,按病程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外耳炎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好发于夏季。以下是关于外耳炎的一些信息:
1.病因:
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都可能导致外耳炎。游泳、洗澡时外耳道进水,耵聍栓塞,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可破坏外耳道的正常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从而引发感染。
过敏:外耳道接触过敏原,如化妆品、染发剂、洗发水等,或对耳环、助听器等过敏,可引起外耳道炎症。
刺激:外耳道耵聍较多、经常挖耳,可刺激外耳道皮肤,引起炎症。此外,外耳道湿疹、糖尿病等也可能并发外耳炎。
2.症状:
耳部疼痛:早期为剧烈疼痛,逐渐加重,可为搏动性跳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咀嚼、张口时疼痛加重。
耳部流脓:病情严重时,鼓膜穿孔,可有脓液流出,脓液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
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后,听力可受到一定影响。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闷、耳鸣等症状。
3.检查:
耳镜检查:可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了解病变部位及性质。
听力检查:有助于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有感染。
4.治疗:
病因治疗:去除病因,控制感染。
局部治疗: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全身治疗:症状严重者,可口服抗生素。
5.预防:
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
避免频繁挖耳。
游泳时佩戴耳塞。
积极治疗外耳道湿疹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外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并发症。因此,如果出现耳部疼痛、流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