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9786次浏览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与胆囊排空障碍、胆汁淤积、细菌感染、胆囊缺血、神经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痛、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上腹或右肩部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还可能伴有发热、黄疸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胆道感染等疾病。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以下是关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一些关键信息:
1.病因:
目前认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胆囊排空障碍、胆汁淤积、细菌感染、胆囊缺血、神经内分泌紊乱等。
一些高危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道感染、Mirizzi综合征、长期禁食、胃大部切除术后等。
2.症状: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痛、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或右肩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
此外,还可能伴有发热、黄疸等症状。
3.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诊断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
4.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如使用药物缓解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有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5.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积极治疗胆道感染等疾病。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胆囊疾病。
对于患有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