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6116次浏览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因素、气候因素等引起。
小儿腹泻通常起病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原因:
1.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
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3.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
4.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由于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肠道菌群失调,均可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且乳具不易清洗消毒,有感染机会。
延伸内容:小儿腹泻可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果发现患儿有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勤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上行性尿路感染。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腹泻时,母亲应适当缩短哺乳时间,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多饮水;人工喂养的婴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代乳品,并注意饮食卫生。对于较大的患儿,要鼓励他们多饮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