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5744次浏览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其临床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老年人、儿童、免疫抑制宿主及有基础疾病者等特殊人群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特别关注。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以下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⁹/L或<4×10⁹/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其他疾病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
重症肺炎:主要标准:需要机械通气;48小时内肺部浸润≥50%;少尿(<20ml/h)或肌酐>106μmol/L(1.2mg/dl)。次要标准:呼吸频率>30次/min;PaO₂/FiO₂<250;低血压,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
特殊人群:
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淡漠、嗜睡、乏力等。容易漏诊和误诊,应特别关注。
儿童:常见病原体与成人相似,但病毒感染比例较高,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免疫抑制宿主: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实体器官移植受体等,易发生严重的肺炎,病原体常为耐药菌或机会致病菌。
有基础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肺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总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对于高危人群,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