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3946次浏览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间接传播,其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以下是关于白喉杆菌的一些信息:
1.白喉杆菌的感染途径:白喉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间接传播。
2.白喉杆菌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3.白喉杆菌的症状:
轻型:表现为低热、乏力、咽痛等,扁桃体上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擦掉。
普通型:除上述症状外,还可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扁桃体及咽部红肿,假膜可蔓延至腭弓、悬雍垂、咽后壁等处。
重型: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热、头痛、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皮肤苍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假膜范围广泛。
中毒型:主要发生于平素健康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发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假膜范围广泛,常伴有心肌炎、末梢神经麻痹等并发症。
4.白喉杆菌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菌的检出。
5.白喉杆菌的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7-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中毒症状明显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6.白喉杆菌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刷牙、勤漱口等。
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白喉类毒素疫苗进行预防,对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儿童等,可进行加强免疫。
白喉杆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白喉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同时,应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白喉杆菌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