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7433次浏览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主要原因包括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等,主要症状有运动障碍等,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等,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等,治疗需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长期治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很重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小儿脑性瘫痪的相关内容,回答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包括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产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等。其主要症状有运动障碍、姿势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等。脑性瘫痪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等,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脑电图、头颅CT和MRI等。脑性瘫痪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脑性瘫痪的治疗需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长期治疗。同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对于有脑性瘫痪患儿的家庭,需要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