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5236次浏览
小儿肠炎细菌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夏秋两季多见,任何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恶心呕吐、脱水及全身症状等。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按照医生要求服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小儿肠炎细菌痢疾是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夏秋两季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其主要症状包括:
1.发热:体温可达39℃-40℃,少数可高达40℃以上。
2.腹泻:每日排便10次至数十次,大便呈脓血样或脓血黏液样便。
3.腹痛:多为阵发性痉挛性腹痛,位于左下腹或右下腹。
4.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总想排便,但又排不出或排不尽。
5.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或胆汁。
6.脱水:由于腹泻和呕吐,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如口渴、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7.全身症状:可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惊厥等表现。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孩子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2.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如米汤、藕粉、果汁等。
3.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4.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
5.按照医生的要求给孩子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6.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惊厥、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肠炎细菌痢疾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