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表现、眼结合膜充血、唇充血、干裂、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可能会累及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监测心脏情况,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又称川崎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婴儿少见。临床多表现为:
发热: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皮肤黏膜表现:多形性红斑,是本病最常见的体征。手足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蜕皮;肛周皮肤潮红、脱屑;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
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唇充血、干裂,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
颈部淋巴结肿大。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川崎病可能会累及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因此,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心脏情况。
温馨提示:川崎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目前,川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如果孩子确诊为川崎病,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