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8913次浏览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所致。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2.咳嗽、咳痰
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
3.乏力、疲倦
乏力、疲倦是由于心输出量不足,组织灌注不足及代谢紊乱所致。
4.水肿
水肿是右心衰竭的典型表现,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水肿,以踝部、胫前明显,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
5.其他症状
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是右心衰竭时胃肠道淤血的表现。
二、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心血管疾病史、家族史、个人史等。
2.体格检查
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心脏、肺部、腹部等,注意有无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等。
3.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和结构。
4.其他检查
如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可提供更详细的心脏功能信息。
三、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
2.一般治疗
包括休息、低盐饮食、吸氧等。
3.药物治疗
(1)利尿剂:可减轻水肿,改善症状。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3)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4)正性肌力药:适用于心功能不全症状明显者。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对于存在房室传导阻滞和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CRT可改善心功能。
5.心脏移植
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的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