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3972次浏览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急缓
急性胆囊炎:起病急骤,多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无明显诱因,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疼痛特点
急性胆囊炎: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
慢性胆囊炎:疼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剑突下,呈持续性隐痛或不适感,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加重。
3.胆囊功能
急性胆囊炎:常伴有胆囊炎症,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或消失。
慢性胆囊炎:胆囊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胆囊收缩功能多减退。
4.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可并发胆囊坏疽、穿孔,引起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
5.检查结果
急性胆囊炎: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增大、壁厚、毛糙,胆囊内有结石等。
慢性胆囊炎: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缩小、变形,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内可有结石或沉积物。
6.治疗方法
急性胆囊炎:主要采用禁食、补液、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如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治疗。
慢性胆囊炎: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口服利胆药物、调节饮食等,如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胆囊萎缩、胆囊结石等并发症,则需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有时可能不典型,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有胆囊炎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糖尿病、多次妊娠的女性等,应定期进行胆囊超声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