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3832次浏览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以下是关于小儿肠套叠的一些信息:
1.小儿肠套叠的原因:
饮食改变:添加辅食不当,如过早添加辅食、改变食物种类等。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感染,如腺病毒、轮状病毒等。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小儿的肠道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导致肠蠕动节律紊乱。
肠道炎症:如肠炎、痢疾等,可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肠蠕动增强,从而引发肠套叠。
2.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腹痛:为阵发性哭闹,伴有呕吐。
呕吐:起初为奶汁或食物残渣,后可含有胆汁。
腹部肿块:在右上腹或脐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有压痛。
血便:大便呈果酱样,带血。
3.小儿肠套叠的诊断:
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肠套叠的部位和类型。
空气灌肠复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使套叠的肠管复位。
4.小儿肠套叠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内的患儿,包括空气灌肠复位和钡剂灌肠复位。
手术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肠坏死等并发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小儿肠套叠的预防:
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
保持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
及时治疗肠道感染。
总之,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腹症,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如果孩子出现腹痛、呕吐、腹部肿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