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1677次浏览
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持续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等。对于肠伤寒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摄入。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便后及时清洗肛门。
2.对症治疗:
高热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使用退烧药、冷敷等。
恶心、呕吐严重者可给予止吐药物。
腹泻患者可给予止泻药物,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抗菌治疗:
抗菌治疗是肠伤寒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氯霉素、氟喹诺酮类等。抗菌治疗应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疗程为14天。
4.并发症治疗:
肠出血是肠伤寒的常见并发症,出血量少时可给予止血药物,出血量大时需输血治疗。
肠穿孔是肠伤寒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需立即手术治疗。
5.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肠伤寒可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如使用黄连、黄芩、金银花等中药。
6.特殊人群治疗:
孕妇和儿童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儿童有影响的药物。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治疗时需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肠伤寒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和休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同时,肠伤寒患者的餐具应单独使用,并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