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5087次浏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律失常,它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折返激动、自律性增加和触发活动有关。
1.折返激动:这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发生机制之一。折返激动是指激动在心脏的传导系统中沿着环形路径反复传播,导致心动过速的发生。折返激动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心脏的传导系统存在两条或多条传导途径,且这些途径的传导速度和不应期不同;激动在传导过程中遇到了合适的条件,使得它能够从一条途径进入另一条途径,并再次返回原来的途径,从而形成折返环路。
2.自律性增加:心脏的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心脏的自律性会增加,导致心脏节律的异常加速,从而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自律性增加可能与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作用增强等因素有关。
3.触发活动:触发活动是指在正常的心脏节律之外,由额外的电活动触发的心动过速。触发活动可能与心肌细胞的早期后除极、钠通道的激活等因素有关。触发活动可以导致单个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增加,进而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除了上述机制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的影响等。
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包括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治疗来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需要注意的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后果。如果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等,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