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4441次浏览
根据引起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的病原体不同,分为志贺菌感染(A群)引起的典型细菌性痢疾和其他细菌感染(B群)引起的非典型细菌性痢疾。
典型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常伴有里急后重,大便量少,为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可出现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老年患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症状多不典型,表现为低热、腹泻、黏液便,易误诊为慢性菌痢。
非典型细菌性痢疾症状较轻,可仅有腹泻、稀便,无脓血,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易误诊为肠炎或胃肠功能紊乱。
诊断主要依靠大便常规和培养,检出痢疾杆菌即可确诊。
治疗上,应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忌食多渣多油食物。抗菌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疗程5~7天。
对于儿童、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治疗。
此外,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