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9488次浏览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其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
根据细菌性痢疾溃疡形态,其病变可分为以下四期:
1.初期:为急性卡他性炎,表现为肠黏膜充血、水肿,分泌亢进,黏液分泌增多,此期病变一般可自行痊愈。
2.坏死期:表现为肠黏膜坏死,形成溃疡,此期病变较为严重,需及时治疗。
3.溃疡形成期:在坏死的基础上,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此期病变仍在进展,需积极治疗。
4.愈合期:溃疡逐渐愈合,形成瘢痕,此期病变已基本痊愈,但仍需注意饮食和休息,以促进恢复。
对于细菌性痢疾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