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5545次浏览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以下是关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具体分析:
1.病因
遗传因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约20%~30%的患儿有家族史。
胃幽门肌间神经丛发育异常:幽门肌间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导致幽门括约肌松弛不良,胃内容物潴留,胃壁肌层增生肥厚。
其他因素:Hering括约肌持续收缩、胃食管反流、胃泌素、缩胆囊素等激素的作用也可能参与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发病过程。
2.发病机制
胃幽门肌的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幽门括约肌的正常收缩和松弛是由神经调节控制的。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幽门肌间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幽门括约肌收缩力增强,幽门管腔狭窄。
胃泌素的作用:胃泌素是一种促进胃酸分泌的激素,它可以刺激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中,胃泌素水平升高,进一步增强了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力,导致幽门管腔狭窄。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胃食管反流、幽门括约肌的持续收缩等也可能参与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发病过程。
综上所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胃幽门肌间神经丛发育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肌肉发育异常、胃泌素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缓解症状、促进患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