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2634次浏览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主要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肠这肥厚、扩张。其临床表现为顽固型便秘,诊断明确后需尽快手术治疗。
一、临床表现
1.不排胎便或排出延迟。
2.顽固性便秘,腹胀逐渐加重。
3.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二、诊断
1.直肠指检:直肠壶腹部空虚,拔指后有粪便遗留。
2.钡剂灌肠: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横结肠狭窄、痉挛,累及整个结肠。
3.直肠黏膜组织化学染色检查: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细胞缺如,可确诊。
三、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轻症患儿,用开塞露、温生理盐水灌肠,每日1~2次,促进排便。同时,给予患儿营养支持,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
2.手术治疗:一旦确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结肠,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四、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患儿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3天,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3.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4.活动: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5.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腹部X线、血常规等,以了解恢复情况。
总之,先天性巨结肠对患儿的健康危害较大,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家长在术后要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