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7348次浏览
根据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小儿脑性瘫痪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出生前原因:
遗传因素:近亲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先天性畸形者,下一代脑性瘫痪发生率比对照组高4-5倍。
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弓形体感染等。
化学因素:受孕前、孕期母体接受大量化学药物、毒物、放射性物质或严重感染等。
其他:高龄产妇、多胎妊娠、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早破等。
2.出生时原因:
早产:极低体重儿、早产儿、过期产儿。
低体重: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
分娩过程异常:臀位产、手术产、高位产钳、臀位牵引等。
新生儿窒息:出生时无呼吸,皮肤苍白,心跳微弱,未建立正常呼吸。
新生儿惊厥:多为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发作次数不等,可呈强直性、阵挛性或多灶性,以后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而停止。
核黄疸: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
3.出生后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外伤:产伤、颅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脑病。
中毒:药物、农药、一氧化碳、化学毒物等中毒。
其他:严重的营养不良、重度贫血、心力衰竭、高烧、严重的维生素B6缺乏症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有脑性瘫痪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在孕期进行定期产前检查,以早期发现和处理问题。对于已经出生的小儿,如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