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6011次浏览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主要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肠这肥厚、扩张。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排胎便或排出延迟:宝宝出生后24小时仍未排出胎便,或排出少量绿色黏液便,需警惕先天性巨结肠。
2.腹胀:腹胀是先天性巨结肠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逐渐加重。
3.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胆汁。
4.便秘:腹胀进行性加重后,会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减少,甚至数天不排便。
5.营养不良:由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患儿会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不增或下降等症状。
6.发育迟缓: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智力落后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特异性,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直肠指诊、钡剂灌肠造影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病情而定。
对于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喂养: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给予适当的喂养量和喂养频率,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2.腹部按摩:家长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患儿的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3.保持肛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定期复查:患儿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先天性巨结肠对宝宝的健康危害较大,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