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5547次浏览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那么,新生儿溶血症能治好吗?
大部分新生儿溶血症可以治好。
以下是关于新生儿溶血症治疗的具体分析: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胆红素经光照后可被分解为水溶性产物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体外。
2.药物治疗: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Fc受体,减少胆红素的产生。
白蛋白: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增加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化,降低胆红素浓度。
3.换血疗法:
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最迅速的方法。
换血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血中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同族免疫抗体,阻止进一步溶血。
纠正贫血和心力衰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Rh溶血病的患儿,有宫内输血指征时,应争取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进行。如果是ABO溶血病的患儿,胆红素脑病发生在生后10天以上,Rh溶血病胆红素已达342μmol/L(20mg/dl)以上者,可不必换血。
此外,新生儿溶血症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红素水平、贫血程度、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等。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恢复良好。
温馨提示: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