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7730次浏览
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主要发生于1-7岁儿童,尤其是1-3岁婴幼儿。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全年均可发病,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那我们如何早期发现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呢?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症状:
1.发热:体温一般在37.7℃-40℃之间,少数患儿可高达40℃以上,可出现高热惊厥。
2.咽痛:患儿可表现出明显的咽痛,尤其是在吞咽时更为明显,可能会导致患儿哭闹、拒食。
3.咽峡部疱疹:这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在患儿的咽峡部黏膜上可出现多个小疱疹,直径约2-5mm,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4.口腔黏膜疹:除了咽峡部外,患儿的口腔黏膜也可出现散在的小疱疹,数量较少,多位于舌、颊黏膜等部位。
5.其他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与手足口病有些相似,但手足口病除了口腔疱疹外,还可在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一般预后较好,少数患儿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