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8-18
6893次浏览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常见于新生儿,主要表现为出生后2~4周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呕吐,呕吐物为奶汁,不含胆汁,也可有咖啡色物,少数患儿可因呕吐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激素、幽门肌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1.症状
呕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于出生后2~4周出现,呈进行性加重,开始时为溢奶,逐渐发展为呕吐,呕吐物为奶汁,不含胆汁,也可有咖啡色物,少数患儿可因呕吐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
胃蠕动波:在上腹部可见胃蠕动波,从左肋缘下向右推进,至幽门部消失。
右上腹肿块:在幽门部可触及橄榄样肿块,质地硬,表面光滑,可移动,有一定弹性。
2.诊断
临床表现:根据患儿的呕吐、胃蠕动波、右上腹肿块等症状,可怀疑为本病。
超声检查:可确诊本病,超声检查可见幽门肌层增厚,幽门管细长,幽门腔狭窄。
3.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儿,主要是通过禁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法,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的患儿,主要是通过幽门环肌切开术,解除幽门狭窄。
4.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治疗,患儿的症状可得到缓解,预后良好。
少数患儿可出现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5.预防
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