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1
7472次浏览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表现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以下是一些关于气血不足的知识:
1.原因:
饮食不当:饮食没有节制,饥饱无常,不按时就餐;或者偏食,营养不全面;或者饮食有偏食,特别喜欢吃凉的、烫的、辣的、香的、甜的等,都会造成脾胃的损伤,导致生成气血的能量和原料不足,时间久了就容易引起气血亏虚。
睡眠不足:长期生活不规律,该睡不睡。使机体的血气没有恢复的时间。造血也没有充足的时间。
缺乏运动:运动量太少,经脉不能畅通,气血生成的道路受阻。会导致气血不足。
劳欲过度:体力劳动过重,长年累月过劳伤气。气虚则逐渐导致血的生成动力不足,最终是气血两亏。此外脑力劳动过度,易耗伤气血,亦是导致气血虚的原因之一。
2.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效果。
饮食调理: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富含营养的同时,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
运动养生:运动也是调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职业女性,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3.人群:
女性:女性因为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一生中失血的机会很多,因此贫血的发生率很高。
脑力劳动者:大脑的正常功能需要充足的气血濡养,而大脑所需的营养物质又不能依靠自身合成,必须依赖于从食物中摄取。长期脑力劳动的人,脏腑功能容易出现问题,出现气血两亏的情况。
老年人:人上了年纪,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下降,新陈代谢也会变慢,造血功能也会逐渐衰退,因此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术后人群:手术中出血过多,就容易导致气血不足。
其他:患有出血性疾病、月经过多、痔疮等疾病的人群也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4.危害:
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引起早衰。
抵抗力下降:气血不足会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影响睡眠:气血不足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易醒等症状。
影响皮肤:气血不足会导致皮肤干燥、无光泽、皱纹增多等问题。
5.注意事项:
保持心情愉悦:心情愉悦可以促进气血的通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注意保暖:气血不足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体质。
注意饮食:气血不足的人,应该注意饮食的调理,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消耗人体的气血,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气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需要及时调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的调理,保持身体健康。如果气血不足的症状比较严重,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