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5
8959次浏览
脊柱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脊柱结核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怀疑脊柱结核的可能,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一、早期症状
1.低热、盗汗、乏力:这是脊柱结核最常见的全身症状,常发生在午后,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可伴有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
2.疼痛:早期疼痛较轻,休息后可缓解,活动后加重,以后逐渐加重,夜间疼痛明显,影响睡眠。疼痛可局限于病变部位,也可向其他部位放射,如肩部、臀部、下肢等。
3.脊柱畸形:当病变侵犯脊柱时,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俗称“驼峰背”。严重者可出现脊柱侧弯,影响外观和心肺功能。
4.神经症状:如果结核病灶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导致脊柱骨折或脱位,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下肢无力、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
二、温馨提示
1.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结核感染的可能。
2.对于成年人,如果有脊柱结核的高危因素,如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糖尿病、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出现上述症状时,更应高度怀疑脊柱结核的可能。
3.脊柱结核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4.抗结核治疗需要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原则,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导致耐药或复发。
5.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监测药物副作用。
总之,脊柱结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以免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