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3862次浏览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也与黏膜屏障被破坏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部分患者无上述典型表现,仅表现为腹胀、上腹部不适、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戒烟戒酒。
2.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目前临床上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种。
胃黏膜保护剂:常用的有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常用的四联疗法为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
3.内镜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适用于直径大于2厘米的无蒂息肉或平坦型病变。
4.手术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胃溃疡疑有恶变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
穿孔修补术:适用于急性穿孔、症状较轻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以下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从而增加患消化性溃疡的风险。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这类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溃疡的发生。
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史者: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有家族史者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吸烟者:吸烟会增加胃酸分泌,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促进胃十二指肠反流,从而损伤胃黏膜,增加患溃疡的风险。
应激状态者:严重的疾病、大手术、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黏膜缺血,诱发溃疡。
饮食不规律者:长期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过度节食、长期饥饿等,会破坏胃黏膜的正常修复功能,导致溃疡的发生。
总之,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诱因,预防溃疡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