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9-01
2731次浏览
药物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可累及肾小管、肾小球、肾血管和间质等多种组织,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甚至肾衰竭。以下是药物性肾损伤的主要表现:
1.急性肾损伤:
原因: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管坏死等,从而引起急性肾损伤。
症状: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加深、水肿、恶心、呕吐、疲劳等。
2.肾小管功能障碍:
原因:药物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或免疫反应。
症状:Fanconi综合征(磷酸盐尿、糖尿、氨基酸尿和碳酸氢盐尿)、肾小管酸中毒等。
3.肾小球功能损伤:
原因:药物免疫复合物沉积或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
症状: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
4.肾间质纤维化:
原因:长期药物刺激导致肾间质炎症和纤维化。
症状:肾功能逐渐恶化、肾萎缩等。
5.其他表现:
药物过敏:表现为皮疹、发热、关节痛等。
梗阻性肾病:药物结晶或其他物质阻塞尿路。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与药物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在使用任何药物时,尤其是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或正在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应密切关注肾功能的变化。医生在开具药物时,应权衡利弊,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如果出现可疑的肾损伤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肾脏超声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等,药物性肾损伤的风险更高。因此,这些人群在使用药物时更应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此外,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也是早期发现药物性肾损伤的重要措施。
总之,药物性肾损伤是可预防和治疗的。通过合理用药、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及时处理,大多数药物性肾损伤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避免进展为严重的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