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6
5168次浏览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关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一些严肃医疗知识:
1.病因: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导致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破损。常见的诱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胃酸和胃蛋白酶、吸烟、应激、遗传因素和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等。
2.症状: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等。出血量的多少和速度会影响症状的严重程度。出血量少者仅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中等时可表现为黑便或呕血;大量出血时则表现为呕血伴暗红色血块,并可有头晕、心慌、乏力、腹痛、恶心、口渴、黑朦、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甚至失血性休克。
3.诊断:对于怀疑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首选方法,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还可以进行活检,明确病因。
大便潜血试验:可检测大便中的潜血,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明确出血的病因。
X线钡餐检查:对诊断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帮助,但不如胃镜检查敏感。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可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判断有无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4.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治疗原则是止血、抗溃疡、预防再出血等。治疗方法包括: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或进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
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止血药等。常用的抑酸药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胃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止血药有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
内镜治疗:对于出血量大、药物治疗无效或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如注射肾上腺素、电凝、激光等。
手术治疗:对于内科治疗无效、出血量大、有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5.预防: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预防非常重要,包括: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进行根除治疗。
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需使用,应尽可能短期使用,并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等。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消化性溃疡的病情,应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预防疾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