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9042次浏览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主要是由于肺栓塞所引起,常见栓子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见于脂肪栓、羊水栓、空气栓等。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胸廓或脊椎畸形,严重的胸廓或脊椎畸形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脏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限,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肺心病。
(3)肺血管疾病:甚少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均可使肺小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
(4)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
肺源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