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8108次浏览
汗疱疹,也被称为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中医中湿疮等范畴的一种病症。它通常在手和脚部位出现密集的针头大小的水疱。其发生与湿邪有显著关系,临床上可分为湿热浸淫证和脾虚湿蕴证等不同类型,治疗时分别采用萆薢渗湿汤和除湿胃苓汤等药物。
1.湿热浸淫证
此证型常因摄入辛辣食物或外感风湿热邪引发,可能伤害脾胃,导致脾脏运化功能失调。由此产生的湿热内生,可能浸淫肌肤而发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急性发病、密集的水疱皮损、潮红灼热、持续瘙痒以及渗液。此外,还可能伴有心烦、口渴、大便干燥以及小便短赤等症状。治疗时常用萆薢渗湿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和通草等。
2.脾虚湿蕴证
由于体质虚弱,脾脏可能受湿邪困扰,导致肌肤失养而发病。此证型的症状较为缓和,主要表现为散在的水疱皮损、瘙痒以及抓挠后的糜烂流滋。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精神不振、腹胀以及便溏等症状。治疗时常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主要成分有苍术、白术、厚朴、防风、栀子、赤茯苓、猪苓、泽泻、陈皮、木通和滑石等。
请注意,上述药方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有需要,也可遵医嘱选择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