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5808次浏览
皮肤过敏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风疹”或“荨麻疹”的范畴,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证型
湿热内蕴、脾虚湿滞和阴虚血燥。
1.湿热内蕴
患者皮肤上常出现带有水泡的疹斑,瘙痒感明显。水泡破裂后,皮肤呈现鲜红糜烂,伴随有淡黄色或黄色组织液渗出。液体干燥后形成黄色厚痂。患者还可能出现大便干硬、小便黄浊,舌质红苔黄腻的情况。
治疗重点在于清热利湿、调理肠胃、通便。消风散加减可作为治疗方剂。
2.脾虚湿滞
患者斑疹处的水泡破裂后,皮肤呈现浅红色或同肤色的糜烂,渗出液多为半透明或透明。液体不易干燥,形成黄色薄痂。患者面色暗黄,精神不振,食欲不振,舌质淡红。
治疗以健脾除湿、增强脾胃功能为主。一般可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进行治疗。
3.阴虚血燥
患者皮肤在疹斑边界处呈现浅红色或暗红色斑,皮肤表面粗糙、干燥并覆盖有鳞屑。可能伴随瘙痒,口渴但不想饮水,舌质红或暗红。
治疗重点是滋阴养血、润燥养肺、强化脾胃吸收功能,以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当归饮子加减可作为治疗药方。
中医根据皮肤过敏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若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