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2358次浏览
小儿脑性瘫痪,也称为婴儿脑性瘫痪,可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迟缓以及反射异常等。
1.肌张力异常
这是脑性瘫痪患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初期可能出现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数月后则可能出现明显无力及痉挛,下肢较上肢更为明显。无力首先会累及内收肌,腱反射活跃。当用双手在腋窝下抱起患儿时,可能无明显的蹬腿动作,仍保持腿部原伸直或屈曲状态。
2.姿势异常
脑性瘫痪患儿往往会有固定的姿势,这可能是由于脑损伤导致的肌张力异常所引起的。例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且常表现为不对称的姿势。
3.运动发育迟缓
在脑性瘫痪患儿中,运动发育明显比同龄儿童落后。例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童要晚。尤其是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动作笨拙而不协调。
4.反射异常
正常的小儿一岁以内可能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踏步反射等。但是,脑性瘫痪的患儿这些反射可能会持续存在,或者出现一些病理性的反射,如四肢紧张性颈反射。
脑性瘫痪患儿可能还伴有其他一些症状,如智力低下、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等。此外,他们的头围也可能出现异常,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