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6910次浏览
脑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一般建议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即放置支架。但具体情况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脑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的血管会减少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头晕、头痛、失语、偏瘫等症状。脑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手术治疗则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通过在狭窄的血管内放置支架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供应。
对于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一般建议先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或CT血管造影等检查,以监测狭窄的进展情况。如果狭窄程度超过70%,或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或药物治疗无效时,一般建议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同时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以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脑血管狭窄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卒中、脑缺氧等严重后果。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