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症该如何治疗

发布于  2025-01-01

8900次浏览

恋物症是恋物癖的别名,恋物癖的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心理治疗

医生应该对患者明确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使其面对社会问题,增强患者克服恋物行为的意志;患者出现恋物意图时,医生可以对其进行电刺激、磁刺激等厌恶刺激,可以抵消患者恋物行为带来的愉悦体验,从而减轻患者的恋物行为。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等药物,有助于缓解其异常行为前的焦虑症状;患者还应当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提高其中枢五羟色胺的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指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感到强烈的恐惧、担忧。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什么是恋物症
杨海英 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
恋物症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会出现,但相对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出现的较多,恋物症是指某个人对某个物体过分的依恋,如果将物品他拿走之后,内心就会焦躁不安。儿童可能会大喊大叫。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出现的原因也不一样。对于婴幼儿来说,因为其刚从温暖的子宫里出来,会对于毛茸茸的东西比较依恋,因为抱着毛茸茸的东西,让他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但常见的原因是父母过早的离开子女,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身边抚养,孩子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寻找安全感的过程中就会对某个物体特别迷恋。成人对于物体的依恋往往可来自于自身的人格缺陷,也可能是由于在某个环境中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此时需要借助一个物品缓解压力。
得了恋物症应该怎么治疗
杨海英 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
恋物症要根据患者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多是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病,没有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该病。恋物症患儿的父母还要经常陪孩子说话聊天,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另外,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提高患儿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恋物症背后的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杨海英 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
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患者出现恋物症一定是内心出现冲突、纠结,这种冲突和纠结无法释放甚至无法解决时,才会将情绪转移到物体上。比如老年群与他子女分离,如果另一方独居,则更容易出现对于某个物体,特别是小动物产生非常强的依赖感。因为人不管在任何的年龄阶段,都需要人的陪伴,以使生活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