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7
7602次浏览
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为主要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紫癜,严重者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等,甚至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疾病。
以下是关于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目前认为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免疫因素、脾脏因素、感染因素、肝和肾等脏器因素有关。
2.症状:
皮肤和黏膜出血: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通常为对称性分布,四肢较为常见。黏膜出血可发生在口腔、鼻腔、胃肠道等部位。
月经过多: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过多。
其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大便带血等症状。
3.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等进行诊断。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受伤。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达那唑、长春新碱等。
脾切除术: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术。
5.预后: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经过积极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或转为慢性。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