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1201次浏览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安静、密切观察病情、维持体温稳定、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健康教育等。
1.保持安静
减少对患儿的刺激,避免因哭闹、搬动等引起颅内压波动,加重出血。应将患儿置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2.密切观察病情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前囟张力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异常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3.维持体温稳定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根据患儿体温情况给予保暖或降温措施,防止体温过高或过低,因为体温波动可能影响脑血流,不利于出血的恢复。
4.合理喂养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如病情较轻可给予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喂养时避免呛咳和呕吐。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营养维持能量和营养需求。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可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排出。必要时给予吸氧,以改善缺氧状态。
6.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皮肤、口腔等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7.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要点及预后等,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告知家长定期带患儿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