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9-18
3440次浏览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
与原发性痛经不同,继发性痛经并非单纯由于生理因素导致,而是由特定的妇科疾病引发。这些疾病会导致子宫、卵巢等器官出现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从而引发痛经。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在月经期间这些异位的内膜也会出血、脱落,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疼痛。
继发性痛经的疼痛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等可能较原发性痛经更为严重和不规律。除了下腹疼痛外,还可能伴有腰骶部疼痛、性交痛等,疼痛可能在月经前就开始出现,持续至月经结束后仍不缓解。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可能逐渐加重。
通常需要结合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腹腔镜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等多种手段。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盆腔器官的结构、形态以及相关激素水平等,从而准确找出导致痛经的具体病因。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各异。如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抑制内膜生长或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对于子宫腺肌病,可选择药物、手术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只有去除了病因,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痛经症状。同时,在疼痛发作时也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对症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一旦出现痛经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