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2879次浏览
心慌气短可能是因为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低血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植物神经紊乱等导致的,需要针对具体的原因进行干预。
一、生理性因素
如果处在封闭环境中,或者是自身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情绪紧张等,都可能会刺激交感神经,从而产生气短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注意及时脱离危险环境,保持情绪平稳,及时休息即可,不适症状可以自行恢复。
二、病理性因素
1、低血糖
低血糖与糖分摄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过多等因素有关,当血糖明显降低时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头晕、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发生低血糖时,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立即食用巧克力、糖果高糖食物,也可以口服葡萄糖溶液改善不适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无法经口补充糖分,则要立即就医通过静脉注射方式补充葡萄糖,快速纠正低血糖状态。此外,平时也需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节食以及空腹剧烈运动,预防低血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影响心肌供血供氧的一种疾病,与肥胖、高血压、超重、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患者发病时典型症状为心慌、气短、胸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等。患者应该立即休息,保持端坐位,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使用降压、扩血管、改善循环类药物进行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术、冠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方法治疗。
3、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与精神心理压力较大,其次也可能是遗传、性别、生物因素导致的。患者可以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症状,心脏神经症状为胸闷、憋气、心慌、气短等。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减轻心理压力。此外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有助于改善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减轻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