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6743次浏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原因造成的。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入胃内,并在胃内大量繁殖,持续感染胃黏膜,继而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2、饮食不当:长期食用粗糙的食物或刺激性食物、高钠盐饮食、过量饮酒等,都有可能会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3、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也会对胃黏膜产生损伤,容易诱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以通过生活调理、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等方法处理。
1、生活调理:患者需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规律进餐的习惯。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对症治疗:患者经常出现胃痛、反酸症状时,可以服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抑酸类药物治疗,减轻胃痛、反酸的现象。
3、对因治疗: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需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如泮托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若是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需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