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9
7586次浏览
产后尿不尽可能与麻醉作用未消退、盆底肌松弛或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根据原因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1、麻醉作用未消退
对于刚刚生产的女性来说,如果进行了无痛分娩,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可导致平滑肌舒张,如果麻醉作用没有完全消退,则膀胱仍处于放松状态,可导致尿液排不干净,从而引起尿液残留,出现尿不尽的症状。
这种情况一般在麻醉作用消退以后可逐渐缓解,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残余尿量较多,必要时可通过插导尿管来排空膀胱。
2、盆底肌松弛
妊娠期子宫压迫以及分娩都会对盆腔组织进行挤压,导致盆底肌松弛,而分娩后的短时间内盆底肌还没有完全恢复,导致控制膀胱的肌肉功能下降,造成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就容易出现尿不尽、排尿不畅等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产妇进行凯格尔训练,通过提肛运动来收缩盆底肌肉,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当产后41天以后如果仍存在这种情况,可通过低频、生物电刺激等盆底康复治疗,来促进盆底肌肉功能的改善。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比如盆底重建手术或盆底封闭手术等。
3、尿路感染
如果产后不注意会阴部的卫生,导致肛门或阴道分泌物污染尿道,病原体就会通过尿道上行而引发尿路感染,在炎症刺激下,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症状。
当发生尿路感染时,患者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并大量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通过频繁排尿来减少尿路中的细菌,促进炎症产物的排出。另外,患者还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克肟以及头孢他啶等。对于存在母乳喂养的产妇,在服药期间应暂停哺乳或酌情使用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以免对婴儿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