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07
8442次浏览
婴儿压迫性紫癜因局部长时间受外力压迫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紫癜样损害,常见于皮肤娇嫩活动受限部位,由皮肤组织结构及紧身衣物尿布压迫致血液循环受阻引发,受压部位现边界清晰紫红色瘀斑无明显不适,依病史与体格检查诊断,处理需去除压迫因素局部可自行吸收,特殊人群护理要选宽松衣物尿布、操作轻柔、异常及时就医。
一、定义
婴儿压迫性紫癜是因局部长时间受外力压迫,致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在皮肤表面形成的紫癜样损害,常见于婴儿皮肤娇嫩、活动受限易受压部位。
二、病因
多由婴儿皮肤组织结构特点(娇嫩)及生活中长时间受紧身衣物、尿布等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引发,受压部位如臀部、背部等为常见好发区域。
三、临床表现
受压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紫红色瘀斑,瘀斑大小随受压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无明显疼痛等不适症状,主要通过外观表现识别。
四、诊断
主要依据详细病史询问(明确受压情况)及体格检查(观察瘀斑特征)进行诊断,通常无需特殊辅助检查,通过病史与体征即可确诊。
五、处理
首先需去除压迫因素,如更换宽松衣物、调整尿布等,局部一般可自行吸收,无需使用特殊药物治疗,需密切观察瘀斑变化情况。
六、特殊人群(婴儿)注意事项
1.护理方面: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与尿布,避免婴儿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定期检查婴儿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受压迹象并处理。
2.操作轻柔:日常护理婴儿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因操作不当加重皮肤损伤,充分考虑婴儿皮肤敏感特性,最大程度保护婴儿皮肤健康。
3.异常监测:若发现瘀斑范围扩大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