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16
2278次浏览
脊柱相关问题可通过观察随访、支具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来处理。轻度脊柱畸形进展风险低可定期观察随访;骨骼未成熟、Cobb角10°-40°的患者适用支具治疗;Cobb角大于40°-50°等情况需手术治疗;术后和非术后均有相应康复训练,术后康复包括活动度等训练,非术后可进行游泳等训练辅助改善脊柱功能。
支具治疗
适用情况:适用于骨骼未成熟、脊柱畸形进展风险较高但Cobb角在10°-40°之间的患者。比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当Cobb角处于此范围且骨骼仍有生长潜力时,支具治疗是常用的非手术方法。
原理:通过外力作用来限制脊柱畸形的进展。支具需要根据患者的脊柱形态定制,佩戴时要保证合适的贴合度,以起到有效的矫正和限制作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佩戴支具的时间要求不同,一般每天需要佩戴16-23小时,需要持续佩戴至骨骼发育成熟。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脊柱畸形严重,Cobb角大于40°-50°(具体数值因病情而异),且支具治疗无效或脊柱畸形进展迅速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如果畸形进展较快,达到手术指征时应及时手术。
手术方式:包括脊柱融合术等。手术的目的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对于不同病因的脊柱畸形,手术策略有所不同。比如神经肌肉型脊柱畸形的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手术风险和预后因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而异,年龄较小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后脊柱生长潜力也可能影响预后。
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包括脊柱的活动度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术后早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康复动作,如深呼吸、四肢活动等,随着恢复逐渐增加脊柱伸展、弯曲等活动训练,同时加强腹部、背部核心肌群的训练以增强脊柱稳定性,促进身体功能恢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康复训练强度和内容需要逐步调整,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脊柱恢复。
非术后康复: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来辅助改善脊柱功能。例如进行游泳等全身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脊柱的负重,同时肌肉在水中运动能得到锻炼,有助于增强脊柱周围肌肉力量,对脊柱畸形有一定的辅助矫正和预防进展作用。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康复训练方式,如办公室工作人员可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脊柱伸展运动来缓解脊柱疲劳。


















